关于要不要奖励孩子这个问题,在中外的教育研究当中,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说奖励是最有效的改变行为的方式,有人说奖励很容易变成收买利诱,降低孩子的内在动力。 脑研究学者发现,人的大脑内侧颞叶系统,证实了海马体在奖励状态下有良性改变。奖励动机导致多巴胺会释放对记忆产生巩固的作用,可以达到加强好行为的学习效果。 其实奖励本身没有问题,主要看是否用对了方法。 前段时间,大宝表现出一些行为和情绪的问题:对手机游戏上瘾;不想写作业;情绪消极;找不到乐趣,他的情绪和态度也直接影响到了二宝。 为了从根源上作出调整,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有效的奖励方案。 一.奖励并不是贿赂 “做这个,不做那个,做就奖励,不做就惩罚”,这样的奖励方式很容易变成贿赂孩子的方式。 “把作业写完,奖励你玩手机游戏” “如果你这次考试考分,我给你买个礼物” “你把玩具分享给朋友,我就给你买个新玩具” “把青菜吃了,就可以吃一颗糖” 如果我承诺孩子,他一周不玩游戏,认真学习,我就奖励一个礼物。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马上起到效果,却并没有办法杜绝他对游戏的渴望。反而会给到孩子讨价还价的筹码。 奖励的目标不单纯是改变所表面的不良行为,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完成好的内化,提升内在动力。 二.奖励方案怎么定? 成功的奖励方案不能仅仅是发贴纸或者星星,奖励方案最好是一种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可以系统的帮孩子改善一些行为。 1.跟孩子一起商定奖励方案 在家庭会议室,我们讨论了游戏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大宝说:“因为有奖励,可以领奖,有趣,还有成就感。”接下来我们一起制定模拟游戏的奖励方案。 闯关,转盘,抽奖,寻宝等等,投票选择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方式。 让孩子参与进来制定,他会主动想办法改善问题,更愿意坚持执行。大宝主动卸载了和平精英。 孩子们自己制作抽奖箱,抽奖券,以及奖品方案,每个人把自己想要的奖品写出来。例如:外婆免催促一周的奖励,获得一条金鱼,一盆多肉植物,一个主持家庭会议的机会等。 2.坚持一个周期: 奖励方案是短期的阶段性目标,如果目的是为了单纯改善某种行为,长期的奖励方案并不适用。 当阶段性行为养成之后,领取毕业证书。 在没有达到奖励标准的时候,不能降低要求,不能轻易让步你的奖励或者加快进度让孩子获得。 3.适时调整 奖励的形式和方案定期调整变化。 比如这个月我用抽奖箱发奖券,下个月可能会考虑用转盘摇取奖励,或者用捉迷藏的方式寻得奖励。 三.奖励些什么? 消极情绪和行为背后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感,价值感的缺失。 我淡化了奖励的概念,把目标转化为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和对美好事物的探索,转变成一种家庭游戏的方式。 我们规定每日固定的时间打卡,分享以下任意三点就可以得到一张卡片。 1.自评卡 自评行为是孩子们自发的,我不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任何评价。只要回顾自己一天当中感觉做的非常好的有突破的有挑战一件事情,都可以得到一张自评卡。 例如:“考试缺席20分钟坚持把试卷答完,我没有受到别人影响” “今天帮助其他同学叠被子,我很爱帮助别人” “我跑步跑了8圈,比之前多跑了两圈,我的体力越来越好了” 2.分享卡 分享任何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个有趣的同学,一个觉得快乐的时刻。 引导孩子主动发掘生活中的乐趣,在睡前回忆每一天的美好。 让孩子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和发现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3.感恩卡 分享帮助别人做的事情或者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四.奖品是什么? 尽量使用多种形式奖励,少用物质奖励. 我们的抽奖箱里有很多种类别: 1.带来美好感觉的奖励 全家赞美一次,免催促一次,每个人都要对你微笑一周 2.有趣的事作为奖励 这件事是全家参与的事,不去物质化。 一次海边漫步,一次四人大富翁游戏,一次公园骑行,全家人一起看一场电影 3.特殊的权力 例如: 指定一个人做一件事; 点任何一个想吃的菜; 指定一个游戏的时间; 一次秘密谈话; 一个更有挑战的任务等等。 五.马上给奖品吗? 即时奖励很有必要: 电子游戏之所以让人沉迷,其中一个原因是里面的奖励机制,冲完一关,就会有奖励分数,奖励一个装备,或者升级一项技能。 即时奖励孩子一颗星星,一个印章,一张贴纸都是很好的方式。 我们奖励的规则是,每天固定时间打卡,分享三件事,马上获得一张卡片。 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爱与关心不可以延迟,但是物质上的延迟满足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 例如:每天获得一张卡券,集齐10张,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六.额外的奖励 当发现孩子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秀行为之后,不妨给他一个惊喜。 如果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情,最好是把奖励放在偶然的行为之后,而不是之前。此时孩子感受到的不是交换,更有利于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奖励方案是可以帮孩子发现良好表现后的真正益处的好方法。 善用奖励方案,让孩子能够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