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6/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2.html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一个朋友愁眉苦脸地来找我倾述,他说自己在犹豫要不要买游戏机给儿子小明。我一开始还不以为然,意味他是在犹豫买什么游戏机,或者是在担心送游戏机给孩子当礼物会不会让孩子沉迷游戏。我让朋友控制好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就好了,朋友却摇摇头:如果真的是买游戏机给他当生日礼物的话我还没有那么纠结,毕竟小孩子,拿到手开心一会,等哪天把游戏机收起来了,很快就会忘记。但是这次不一样。原来,小明期末考试前有好几次作业都没有认真完成,担心小明成绩一落千丈的朋友和小明有个约定,如果小明期末考试可以考到班上前三名,朋友就给小明买他一直想要的游戏机。万万没想到,小明真的考到了第三名。

我开始沉思,究竟家长的这种奖励机制值不值得鼓励呢?短期来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的确被调动起来,为了得到想要的奖励会想尽办法去学习去努力;但是,从长久来看,奖励机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方向,是个不可取的方法。

有很多家长这时候会问了,既然打骂孩子要不得,奖励孩子也不可取,那当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要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主动一点呢?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盲目走进奖励孩子的误区,当奖励机制过度运用,反而会抹杀孩子的兴趣,在心理学上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德西效应来解释这一情况。

孩子频频提条件的背后,是德西效应在作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家长都应该在原则性问题上给孩子确立明确的规矩,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规律。倘若没有按照一定的规矩行事,那么孩子就会迷失方向,不愿意主动做事,反而要家长推动着一步步往前,认为家长给予的帮助和奖励是他们应得的。有许多本该孩子完成的事情,他们也会养成依赖,认为这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从而想要所谓等价的交换。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德西找来多名实验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并且要求他们解答一些相关专业上的趣味问答题。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里,德西不给予实验者任何的奖励或者惩罚,只是告诉他们要完成试题,这个时候的两组成员都十分积极地在做题;在第二阶段,德西告诉第一组成员,只要他们成功答对题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但是并没有告诉第二组成员答对题目可以获得奖励的事;在第三阶段,德西告诉两组实验者现在是休息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地做题目,但是这时候答对的题目将不会获得任何奖励。这个时候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第二阶段获得过奖励的实验者停下了答题的举动,并且略带不满的情绪,但是第二组那些没有获得过奖励的实验者不受影响,依旧在自顾自地做题。

这就是德西效应所要展露的道理:当人们正在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如果得到了来自外界的奖励,反而会打消他们对于这件事的动力,当获得奖励后再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打消原先的兴趣,消极对待甚至在没有得到奖励时就不再继续做。

家长总是用奖励贿赂孩子,殊不知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许多奖励在初次实施的时候颇有成效,这是因为孩子在那之前从未得到过来自外界的嘉奖,因此在短期的精神亢奋下,会造成孩子努力学习爱上学习的假象。尽管孩子的成绩有所提升,但是这种对学习产生的兴趣只是表面的,孩子没有真正地爱上学习,很难维持长期的激情和热爱。而且一旦孩子对家长给予的奖励产生了疲劳感,认为自己不需要奖励的时候,就会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产生厌恶——尽管那是他们本来就应该做的事。

并且,在长期的有条件的驱使下,孩子容易养成对外在动机的依赖,遇到什么事就习惯性地向家长索求报酬,没有内驱力。真正让孩子产生兴趣的是由于人体内部需要引起的一种名为内驱力的动机,它对于人们的影响比较持久。只有当孩子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进步。但是正如德西效应那般,过多的奖励反而会限制孩子内驱力的产生。

激励孩子不是错,但家长需要正确把握奖励的目的和过程

有许多家长肯定会不服气,认为自己不过是在孩子有所进步的时候有所奖励,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对孩子的溺爱了?想要鼓励孩子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要想这种鼓励成为动力而不是成为阻力的话,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学会正确的奖励方法:

1、家长要把握好奖励的目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考试成绩优秀,生活自理能力好都是应该的,常常是漠视孩子付出的努力,认为孩子吃的苦不值一谈,甚至还会抱怨孩子做得还不够好让自己丢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做什么事情都非常不容易,所以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家长都是鼓励支持的,而且天天给孩子颁发一些不必要的奖品来表扬激励孩子。这两种想法都过于片面和极端,只有正确地给予奖励才会让孩子更好成长。

奖励的目的是为了表扬孩子的进步或者是当孩子一直情绪低落却办了好事的时候的一种激励,是为了让孩子能感受到付出是有回报的,而不是将奖励视作一场交易。因此在这提倡,只有当孩子取得重大进步或者是完成了能力范围之外的任务的时候,家长再考虑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口头上的言语鼓励自然是不能少的,但是家长要拿捏好这个度,以免让孩子沉迷在自我感觉良好中无法自拔。

2、家长要把握好奖励的过程

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以及合适的奖品都是奖励的关键要素。在公开场合下进行的表扬和奖品的颁发,比私底下赠予时产生的效果更明显,孩子会因为外界对于这次奖励的看法产生不同程度的自豪感成就感。奖励的时间不应拖得太晚,等孩子都快忘了这件事再提出奖励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已经对这种惊喜毫无波澜了,但是如果立刻给予奖励,孩子也不会好好珍惜。此外,关于奖励的奖品家长也需要好好挑选,太过于贵重的和过于轻率的奖品都无法正常发挥奖励的作用,反而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

3、家长要把握好奖励的性质

对于有的孩子而言,物质奖励虽然能让他们开心,但是真正让他们感到自豪的还是精神上的奖励。同等价值的情况下,一个奖杯带给孩子的激励作用远大于一沓金钱。

当然,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可能有的孩子就是希望得到家长的一句你真棒,有的孩子就是迫切地渴望一台电子遥控的小汽车。只有了解了孩子真正的需求,家长才能对症下药,给予相应的奖励,使得奖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我是红豆的酱,也是5岁宝宝的母亲,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5223.html

------分隔线----------------------------